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

【思政課】上一堂高效生動的思政課這六個環節不可少

時間:2019-04-18作者:張澍軍、王占仁文章來源: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浏覽:2363

【思政教學】

 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,“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”。這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對思政課建設發出的新号令新要求。課堂建設,是一個古老而常新的話題,可與教育發展共始終。而思政課建設應積極主動設計課堂教學,破解較長時期以來思政課普遍存在的随意性過大的問題,亦即過于強調“我的課堂我做主”的問題。這是推動思政課守正創新的關鍵環節之一。

思政課堂建設設計的指導原則

  課堂設計是一門科學,是一種藝術,也需觀照教與學的心理過程。對于思政課而言,課堂設計最重要的前提性承諾包括富于科學性、政治觀點正确;富于使命感、滿懷教育激情;講究教學藝術、精心備課鑽研;講究心理過程、恰當把控課堂潮起潮落。“富于科學性”,就是要符合規律,符合教育的一般規律,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規律,符合學生思想成長規律,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思想觀念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。這可以說是思政課堂設計的基本要求、底線要求。“富于使命感”,就是深知肩負立德樹人、“鑄魂育人”的義務和責任感,深感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”的家國情懷,信心滿滿、神采飛揚的教态。經驗證明,這種課堂情境和氛圍,對于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、理論性和親和力、針對性,是極為重要的。“講究教學藝術”“講究心理過程”,就是要精心設計課堂美,恰當布局情趣,合理使用技巧,規避“審美疲勞”,把控教學對象的心理節點,使課堂生動活潑、錯落有緻、高潮疊起、不斷深入。教學細節也是不可忽視的,甚至一定程度上細節決定成敗。總之,這可稱之為“兩個富于”“兩個講究”的思政課課堂設計指導原則。

思政課堂建設設計的基本做法

  在上述課堂設計指導原則的基礎上,以各門思政課教材的一章(最好是跨章組成“專題”)為單元單位,每一單元單位都要潛心研究、精心配置課堂教學環節或元素。其一,這要成為一種硬性規範。“硬”在哪裡呢——備課是重點,講課是要件,評課是标準。随着經驗積累、教學内容和形勢任務等的變化,這樣每個課堂教學環節或元素都可以不斷改進和完善,每項都不會缺少。其二,這種自覺設計要常态化:不是某一單元單位而是“每一”單元單位,不是某一節課而是所有思政課,不是有時而是課堂教學全程,都要這樣細緻貫通地設計課堂教學環節、運用各種教學元素。其三,要制度化。可先行試點,可典型引路,乃至管理部門出台相應規範文件。隻要長期堅持,就能不斷改善,最終必有所成就。

思政課堂建設設計的六個環節

        第一,至少結合自己的科學研究深化探讨一個重要理論問題,重點實現一次理論的精彩提升。思政課堂要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,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。按照我國大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統,高校思政課原本就是側重解決“為什麼”的理論思維問題,而不是很多“是什麼”的具象的照本宣科。有些情境下,确需有所取舍,這種取舍配置,可使學生在高校思政課堂有豐盈的理論性、科學性的獲得感。我們常說,思政課要使學生真心喜愛、終身受益。能使學生終身受益的莫過于一個個精深而有益的理論觀點。

        第二,必須配置一個重點案例教學環節。思政課堂要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,因地制宜、因時制宜、因材施教。所謂案例,就是為了一定的教學目的,圍繞選定的問題,以事實作素材,而編寫成的某一特定情景的描述。這種案例不是随機的、順便的,而是精心設計的,是典型的、有情節的、有故事的、有一定時空分量的,是事實勝于雄辯的。因為,有時具象材料對于學生的教育影響,并不亞于理論邏輯。

        第三,在每一單元中搞一次精心設計實施的教學互動。思政課堂就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,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,也要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。這就要加大對學生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。現在的學生,思想理論信息來源是多渠道的、多元的,思想中的困惑是多方面的甚或是深層次的。部分學生對思政課的正面教育内容存在半信半疑、将信将疑甚至有某種抵觸的心态。這部分學生雖然人數不多,但影響較大。同時,即便是積極學習思政課的學生,也要通過提問、讨論、辯論等形式才能進一步激發出他們的理論興趣,引發深入思考。因此,這就需要老師們精心設計教學互動。隻有經過思想的對話交流、觸及思想的碰撞乃至沖突交鋒,才能有效解決問題,教育效果才會是深刻而持久的,影響面也才是有效且廣泛的。

       第四,要至少探讨解決一個學生中較為普遍的思想問題。思政課堂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,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,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,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。思政課内容需要貼近學生生活,聯系學生思想實際,引導學生将所學理論、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,幫助引導學生解決或者解答他們所關心的熱點課題、思想問題。這曆來就是思政課題中應有之義,也是思政課的優勢所在。這一優良傳統,應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繼續發揚光大,有所創新,有所提升。

        第五,要探讨解答或闡釋一個重要現實問題。思政課堂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,用科學理論培養人,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,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。我們生活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,現實中的重大事件層出不窮。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化的時代,各種現實問題無時無刻不反映到校園中,反映到學生中。思政課内容是我們社會主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反映,它對現實問題是有解釋力的。因此,及時探讨解答或闡釋一個重要現實問題,不僅僅是展示了思政課的應有價值,還能夠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影響力,也是思政課課堂教學的教育目的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 第六,要選擇一個理論觀點或思想,着重講解它的方法論意義。思政課堂要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、堅持顯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統一。恩格斯曾說過,馬克思的學說不是教義,而是方法。的确,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,學習精通它的目的就在于應用。這就是理論的方法論意義問題。過去我們思政課比較看重強調學生真聽、真懂、真信,這是對的,是前提;但對于應用,尤其是對于如何應用,似乎還未達到應有的重視。殊不知,隻有應用了,才能驗證是否真懂、真信。所以,關于思政課理論内容方法論意義的講授,應當高度重視起來。它是一個舉一反三的問題,是一個拓寬拓深思政課價值的極為重要的教學環節,是提升學生理論思維水平、提高學生理論修養修為的重要途徑。

  需要指出的是,思政課這六個課堂教學環節或元素設計,就單個環節或元素而言,并非新的創造。但将它們集成為一個整體并規範化、常态化、制度化,則不失為一種新的模式,不失為一種集成創新,也符合“全面”“協調”“創新”的思路,更融入了思政課改革創新所應堅持的“八個相統一”。當然,在實施過程中,這些環節或元素是有可能有所交叉的,要靈活變通運用。但無論如何,高效生動的思政課堂一定要充分設計這六個課堂教學環節或元素,做到一個也不缺少。

(作者:張澍軍、王占仁,均系東北師範大學教授;本文系教育部“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研究專項任務項目”〔17JFZX013〕、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〔16JZD010〕的研究成果)

 

友情鍊接: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