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科生畢業論文展示了本科生在畢業設計(論文)過程中取得的成果,全面反映了本科生對本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,是本科生在校期間綜合知識和能力培養的基本訓練之一。為了統一我校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格式,特制定本規範。
1 内容要求
1.1 題名
論文題名應該是以最恰當、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邏輯組合。論文題名字數要适當,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字,必要時可增加副标題;外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10個實詞。
1.2 摘要和關鍵詞
論文摘要是論文的内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,一般應說明畢業論文的目的、方法、結果和最終結論等,其重點是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術,扼要地說明結果和結論。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、圖表、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術語。中文摘要以300-400字為宜,外文摘要以250個實詞為宜。
關鍵詞是供檢索用的主題詞條,應是能覆蓋論文主要内容的單詞或術語。關鍵詞一般為3-5個,以顯著的字符另起一行,排在摘要的左下方,按範圍由大到小排列。
1.3 目錄
目錄按照章、節、條三級标題編寫,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号,要求标題層次清晰。目錄中的标題要與正文中的标題一緻。目錄中應包括摘要、緒論、論文主體、結論、參考文獻、緻謝等。
1.4 正文
正文是畢業論文的核心部分,占主要篇幅。一般包括緒論、論文主體及結論等部分。
緒論一般作為第1章,是畢業論文正文的開端。緒論應包括:畢業論文選題的背景、研究的目的及意義;國内外研究狀況和相關領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;對選題的研究設想、研究方法或實驗設計;預期(目标)結果和意義等。應注意緒論不能與摘要雷同,不要成為摘要的注釋,緒論一般不少于2千字。
論文主體是畢業論文的主要部分,應該結構合理,層次清晰,重點突出,文字簡練、通順。
理工類論文主體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幾方面:
(1)畢業設計(論文)總體方案設計與選擇的論證;
(2)畢業設計(論文)各部分(包括硬件與軟件)的設計及計算;
(3)試驗方案設計的可行性、有效性以及試驗數據的處理及分析;
(4)對本研究内容及成果進行較全面、客觀的理論闡述;
(5)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創新、改進與實際應用之處;
(6)理論分析中,應将所引用的他人研究成果注明出處;
(7)推理正确,結論清晰、明确。
人文、經管類論文主體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幾方面:
(1)畢業設計(論文)總體方案設計與選擇的論證;
(2)對研究問題的論述及系統分析,比較研究,模型或方案設計,案例論證或實證分析,模型運行的結果分析或建議、改進措施等;
(3)對研究内容及成果進行較全面、客觀的理論闡述;
(4)着重指出研究内容的創新、改進與實際應用之處;
(5)理論分析中,應将所引用的他人研究成果注明出處。
須特别指出,在論文主體的各章之後,要作為單獨一節概括寫出“本章小結”。
結論是畢業論文的總結,不是論文主體各章小結的疊加或簡單重複。結論應從全篇論文的研究出發,歸納分析得到的最終的總體結論,研究結果說明的問題,反映論文中通過實驗、仿真研究、設計、案例論證、比較研究,并經過理論分析後得到的學術見解,對前人的方法作了哪些改進、補充、發展、證實或否定等。準确、完整、明确、精練地闡述自己的畢業設計工作或新的見解及其意義、作用,還可以進一步提出需要讨論的問題、提出建議或研究設想等。
結論單獨作為一章編寫,但不加章節号。
1.5 參考文獻
按論文正文中引用的順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。
畢業論文的撰寫應本着嚴謹求實的科學态度,凡引用他人成果之處,均應列于參考文獻中,并且隻應列出正文中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參考的有關著作或論文。一篇文獻在論文中多處引用時,在參考文獻中隻應出現一次,序号以第一次出現的位置為準。
1.6 緻謝
緻謝中主要感謝導師和對論文有直接貢獻及幫助的人士和單位。
1.7 附錄
附錄是論文主體的補充項目,但不是必需的。對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,而又不可缺少或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内容,可編入畢業論文的附錄中。例如:某些重要的原始數據、過長的數學推導、重複性的數據、圖表、程序全文及其說明等。
2 書寫規範與打印要求
2.1 文字和字數
理工科專業論文正文不少于2萬字,文管類專業論文正文不少于1.5萬字,但字數也不宜過多。一般用漢語簡化字打印。
2.2 書寫及裝訂
論文必須計算機輸入,按照本規範的要求編排,單面打印在A4紙上。論文裁切(上下右邊各
2.3 字體和字号
● 論文題目 2号黑體
● 章标題 小2号黑體
● 節标題 小3号黑體
● 條标題 4号黑體
● 款标題 小4号黑體
● 正文 小4号宋體
● 摘要、結論、參考文獻标題 小2号黑體
● 摘要、結論、參考文獻内容 小4号宋體
● 目錄标題 小2号黑體
● 目錄内容中章的标題 小4号黑體
● 目錄中其它内容 小4号宋體
● 論文頁碼 頁面底端居中、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
● 頁眉與頁腳 5号宋體居中
● 論文中所出現的
阿拉伯數字和字母 Times New Roman體
2.4 封面及書脊
封面及書脊字号行距:
● 封面為1.5倍行距,中間空行均為小4号
● 空一行
● (小4号宋體居右) 學 号
● (小4号宋體居右) 密 級
● 字号和密級中間均空兩個字符
● 空三行
● (小2号宋體居中) 哈爾濱工程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
● 空兩行
● (2号黑體居中) 論文題目
● 空七行
● (小3号宋體居中) 院(系)名稱:××××××
● (小3号宋體與上行第一字對齊)專業名稱:××××××
● (小3号宋體與上行第一字對齊)學生姓名:×××
● (小3号宋體與上行第一字對齊)指導教師:××× 教授(副教授、講師)
● 空三行
● (小2号楷體居中) 哈爾濱工程大學
● (小3号宋體居中) 年 月
● (小4号宋體加粗) 書脊
● (Times New Roman體加粗) 數字和字母
● 書脊由上至下按格式填寫:論文題目、作者姓名及哈爾濱工程大學,間距大緻平均。學生可根據自己論文的厚度,适當調整書脊字号。
2.5 扉頁
● 封面為1.5倍行距,中間空行均為小4号
● 空一行
● (小4号宋體居右) 學 号
● (小4号宋體居右) 密 級
● 字号和密級中間均空兩個字符
● 空三行
● (2号黑體居中) 論文題目(如:××××××)
● 空一行
● (2号Times New Roman體) 英文标題
● 空四行(下面文字均撐滿6個字符,行距固定值
● (4号宋體加粗) 學生姓名:
● (4号宋體加粗) 所在學院:
● (4号宋體加粗) 所在專業:
● (4号宋體加粗) 指導教師:
● (4号宋體加粗) 職稱:
● (4号宋體加粗) 所在單位:
● (4号宋體加粗) 論文提交日期:
● (4号宋體加粗) 論文答辯日期:
● (4号宋體加粗) 學位授予單位:
2.6 論文頁面設置
頁眉内容:雙頁一律為“哈爾濱工程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名稱”,單頁為各章的名稱,頁眉選擇上細下粗的邊框線型,寬度為
論文的上邊距:
● 中文摘要:小2号黑體,居中,摘要間空兩個字符,段前、後各0.5行,單倍行距,段前分頁;
● 中文關鍵詞:小4号黑體,頂格,離摘要内容一行距離,行距
● 英文摘要标題:小2号Times New Roman體加粗,居中,段前、後各1行,行距
● 英文摘要内容:小4号Times New Roman體,段首空兩個字符,行距為固定值
● 英文關鍵詞:小4号Times New Roman體加粗,頂格,離摘要内容一行距離,行距為固定值
● 英文關鍵詞内容:小4号Times New Roman體,行距為固定值
● 目錄:小2号黑體,居中,目錄間空兩個字符,段前、後各1行,行距為固定值
● 目錄标題(如:第1章):小4号黑體,頂格,行距為固定值
● 目錄内容(如:1.1):小4号宋體,空兩個字符,行距為固定值
(如:
● 章、結論、參考文獻、攻讀學士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、緻謝的标題:小2号黑體,居中,段前、後各1行,行距為固定值
● 節:小3号黑體,頂格,段前、後各0.5行,為0.5行,行距為固定值
● 條:4号黑體,頂格,段前、後各0.5行,行距為固定值
● 中文摘要内容、中文關鍵詞内容、正文、結論内容、緻謝内容、附錄正文:小4号宋體,段首空兩個字符,行距為固定值
● 結論小标題:4号黑體,頂格,段前、後各0.5行,行距為固定值
● 參考文獻内容、攻讀學士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内容:小4号宋體,頂格,内容與序号之間空半格,段首懸進,段前、後各0.1行, 1.3倍行距;
● 附錄1:××××××:小4号黑體,頂格,行距固定值
● 附錄标題:小2号黑體,居中,段前1行,行距為固定值
● 附錄标題下面的(GB××××××):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體,居中,行距固定值
● 所有文字的字間距均為标準。
論文頁碼從緒論部分開始至附錄結束,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排,頁碼位于頁面底端居中。封面、扉頁、摘要和目錄不編入論文頁碼。
2.7 摘要
中文摘要包括:摘要、摘要正文和關鍵詞。摘要正文下空一行頂格打印“關鍵詞”三字,每一個關鍵詞之間用“;”隔開,最後一個關鍵詞不打标點符号。
外文(多用英文)摘要應另起一頁,其内容及關鍵詞應與中文摘要一緻,并要符合外文語法習慣,語句通順,文字流暢。
外文一律為Times New Roman體,字号與中文摘要相對應,注意外文的排版,保持每行的字詞間距均衡,合理斷字。
2.8 目錄
目錄的三級标題,建議按(1……、1.1……、
2.9 論文正文
論文正文分章節撰寫,每章結束後應另起一頁。各章标題要突出重點、簡明扼要,字數一般在15字以内,不得使用标點符号。标題中盡量不采用英文縮寫詞,必須采用時,應使用本行業的通用縮寫詞。
層次以少為宜,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。正文層次的編排和代号要求統一,層次如下:章(如“第1章”)、節(如“1.1”)、條(如“
2.10 引用文獻
引用文獻标示方式應全文統一,并采用所在學科領域内通用的方式,用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,用小4号字體。所引文獻編号用阿拉伯數字置于方括号中,如:“….成果[1]”。當提及的參考文獻為文中直接說明時,其序号應該用小4号字正文排齊,如“由文獻[8,10-14]可知”。
不得将引用文獻标示置于各級标題處。
2.11 名詞術語
科技名詞術語及設備、元件的名稱,應采用國家标準和部頒标準中規定的術語或名稱。标準中未規定的術語或名稱要采用行業通用術語或名稱。全文名詞術語必須統一。一些特殊名詞或新名詞應在适當位置加以說明或注解。
采用英文縮寫詞時,除本行業廣泛應用的通用縮寫詞外,文中第一次出現的縮寫詞要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。
2.12 計量單位
論文中物理量的名稱和符号應統一采用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》(GB33100~3102-1993,見附錄1),不得使用非法定計量單位及符号。
非物理量單位(如件、台、人、元、次等)可以采用漢字與單位符号混寫的方式,如“萬t.km”。
文稿叙述中不定數字之後允許用中文計量單位符号,如“幾千克至
表達時刻應采用中文計量單位,如:“上午8點3刻”,不能寫成“8h45min”。
2.13 外文字母的正、斜體用法
物理量符号、物理量常量、變量符号用斜體,計量單位符号均用正體。
2.14 數字
除習慣用中文數字表示的之外,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數字。年份一概寫全數,如2003年不能寫成03年。
2.15 公式
公式應該盡量用公式編輯器編輯。公式應另起一行,無編号時寫在稿紙中央,有編号時右對齊,調整間距使公式在本行的合适位置,公式和編号之間不加虛線。公式較長時最好在 “=”前轉行;如難實現,則可在“+、-、×、÷”運算符号處轉行,運算符号應在轉行後的行首,公式的編号用圓括号括起來放在公式右邊行末。
公式序号按章編排,如第1章第一個公式序号為“(1-1)”,公式居中排,序号統一居右,附錄中的第一個公式為“A1”等。
文中引用公式時,一般用“見式(1-1)”或“由式(1-1)”。
公式中用斜線表示“除”的關系時應采用括号,以免含糊不清,如a/(bcosx)。通常“乘”的關系在前,如acosx/b而不能寫成(a/b)cosx。
帶有公式的行間距選擇“段落”―“間距”―“單倍行距”,且不勾選“如果定義了文檔網格,則對齊到網格”項。
2.16 表格
每一個表格應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題并在文中說明,例如:“如表1.1所示”。
表序按章編排,如第1章第一插表的序号為“表
表格采用開放式,表頭設計應簡單明了,盡量不用斜線;表頭與表格為一體,不得拆開排在兩頁上;全表如用同一單位,将單位符号移至表頭右上角。
表中數據應正确無誤,打印清楚。數字空缺的格内加“―”字線(占2個字節),不允許用“″”、“同上”之類的寫法。
表内文字說明(5号宋體),起行空一格、轉行頂格、句末不加标點。
表中若有附注時,用小5号宋體,寫在表的下方,句末加标點。僅有一條附注時寫成:“注:”;有多條附注時,附注各項的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數字,例如:“注1:”。
表線粗細要求:表頭及底線行線為11/2磅實線,其它的線為1/2磅實線。
表行單行高度為最小值
表格行距為固定值
文本對齊方式為“居中”。
2.17 圖
畢業論文中的插圖與文字盡可能緊密結合,圖中文字不得大于正文字号。文圖相符,技術内容正确。且應先引出圖序,後給出插圖。插圖不得采用掃描圖。
插圖應符合國家标準及專業标準。
機械工程圖:采用第一角投影法,嚴格按照《機械制圖》标準規定;
電氣圖:圖形符号、文字符号等應符合有關标準的規定;
流程圖:原則上應采用結構化程序并正确運用流程框圖。
對無規定符号的圖形應采用該行業的常用畫法。
每幅插圖均應有圖題(由圖号和圖名組成)。圖号按章編排,如第1章第一圖的圖号為“圖
圖中各部分說明應采用中文(引用的外文圖除外)或數字項号,各項文字說明置于圖題之上(有分圖題者,置于分圖題之上),圖片、圖題及圖中說明均居中擺放。
插圖與圖題為一個整體,不得拆開排寫于兩頁。插圖處的該頁空白不夠排寫該圖整體時,可将其後文字部分提前排寫,将圖移至次頁最前面。
對坐标軸必須進行說明,有數字标注的坐标圖,必須注明坐标單位,一般格式為“變量符号或名/單位符号或名”。
論文中的插圖應直接用數碼相機拍攝的照片,或是原版照片粘貼,不得采用複印方式。插圖可為黑色或白色,應主題突出、層次分明、清晰整潔、反差适中,照片采用光面相紙,不宜采用布紋紙。對金相顯微組織照片必須注明放大倍數。
2.18 注釋
畢業論文中有個别名詞或情況需要解釋時,可加注說明。注釋可用頁末注(将注文放在加注頁的下端)或篇末注(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),而不用行中注(夾在論文中的注)。若在同一頁中有兩個以上的注時,按各注出現的先後,須編列注的序号。
2.19 參考文獻
參考文獻的著錄均應符合國家有關标準。參考文獻的序号左頂格,并用數字加方括号表示,如[1],[2],…,以與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緻。每一參考文獻條目的最後均以“.”結束,參考文獻條目中涉及括号時均采用半角括号“()”。各類參考文獻條目的編排格式以及示例如下。
1.連續出版物
[序号] 主要責任者.文獻題名[J].刊名,出版年份,卷号(期号):起止頁碼.
例如:
[1] 趙哲英,馬玉龍.電負載對壓電振動系統特性的影響[J].聲學報,1981,3(2):92-102P.
2.專著
[序号] 主要責任者.文獻題名[M].出版地:出版者,出版年:起止頁碼.
例如:
[2] 劉國梁,王成.圖書館史研究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1979:15-18,31P.
3.會議論文集
[序号] 主要責任者.文獻題名[A].主編.論文集名[C].出版地:出版者,出版年:起止頁碼.
例如:
[3] 杭勇,楊明,陸娟.基于NI産品的高壓共軌柴油機電控單元測試系統的開發[A].基于計算機的測試測量和自動化應用方案論文集[C].上海:美國國家儀器中國分公司,2006:1-5P.
4.學位論文
[序号] 主要責任者.文獻題名[D].保存地:保存單位,年份.
例如:
[4] 張京.水利水電理論[D].武漢:武漢大學,1997.
5.報告
[序号] 主要責任者.文獻題名[R].報告地:報告會主辦單位,年份.
例如:
[5] 馮宜章.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的LBB分析[R].北京:清華大學核能技術研究院,1997.
6.專利文獻
[序号] 專利所有者.專利題名[P].專利國别:專利号,發布日期.
例如:
[6] 姜錫州.一種溫熱外敷藥制備方案[P].中國專利:881056078,
7.國際、國家标準
[序号] 标準代号,标準名稱[S].出版地:出版者,出版年.
例如:
[7] GB/T16159-1996,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[S].北京:中國标準出版社,1996.
8.報紙文章
[序号] 主要責任者.文獻題名[N].報紙名,出版日期(版次).
例如:
[8] 張黎.情感工學破解‘舒服’之謎[N].光明日報,
9. 電子文獻
[序号] 主要責任者.電子文獻題名[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标識].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,發表或更新日期/引用日期(任選).
例如:
[9] 王明亮.關于中國學術期刊标準化數據庫系統工程的進展[EB/OL].http://www.cajcd.edu.cn/pub/wml.txt/980810-2.html,
電子文獻類型的參考文獻,建議下列字母作為标識:數據庫[DB],計算機程序[CP],電子公告[EB]。
引用參考文獻類型及其标識說明如下:
根據GB3469規定,以單字母方式标示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,如表2.1所示:
表2.1 參考文獻的标識
參考文獻類型 | 專著 | 論文集 | (單篇論文) | 報紙文章 | 期刊文章 |
文獻類型标識 | M | C | (A) | N | J |
參考文獻類型 | 學位論文 | 報告 | 标準 | 專利 | 其他文獻 |
文獻類型标識 | D | R | S | P | Z |
2.20 附錄
論文的附錄依序用大寫正體A,B,C……編序号,如:附錄A.。其專業目錄的三級标題,建議按(附A1……、附A1.1……、附A
2.21 論文印刷與裝訂
畢業設計論文按以下排列順序印刷與裝訂。
(一) 封面及書脊
(二) 扉 頁
(三) 中文摘要
(四) 外文摘要
(五) 目 錄
(六) 正 文
(七) 結 論
(八) 參考文獻
(九)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
(十) 緻 謝
附錄1:
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
(GB33100~3102-1993)
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(以下簡稱法定單位)包括:
(1)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(見表1);
(2)國際單位制的輔助單位(見表2);
(3)國際單位制中具有專門名稱的導出單位(見表3);
(4)國家選定的非國際單位制單位(見表4);
(5)由以上單位構成的組合形成的單位;
(6)由詞頭和以上單位所構成的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(詞頭見表5)。
法定單位的定義、使用方法等,由國家計量局另行規定。
表1 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
量的名稱 | 單位名稱 | 單位符号 |
長度 | 米 | m |
質量 | 千克[公斤] | kg |
時間 | 秒 | s |
電流 | 安[培] | A |
熱力學溫度 | 開[爾文] | K |
物質的量 | 摩[爾] | mol |
發光強度 | 坎[德拉] | cd |
表2 國際單位制的輔助單位
量的名稱 | 單位名稱 | 單位符号 |
平面角 | 弧度 | rad |
立體角 | 球面度 | sr |
表3 國際單位制中具有專門名稱的導出單位
量的名稱 | 單位名稱 | 單位符号 | 其他表示式例 |
頻率 | 赫[茲] | Hz | s-1 |
力;重力 | 牛[頓] | N | kgm/s2 |
壓力,壓強;應力 | 帕[斯卡] | Pa | N/m2 |
能量;功;熱 | 焦[耳] | J | Nm |
功率;輻射通量 | 瓦[特] | W | J/s |
電荷量 | 庫[侖] | C | As |
電位;電壓;電動勢 | 伏[特] | V | W/A |
電容 | 法[拉] | F | C/V |
電阻 | 歐[姆] | Ω | V/A |
電導 | 西[門子] | S | A/V |
磁通量 | 韋[伯] | Wb | Vs |
磁通量密度,磁感應強度 | 特[斯拉] | T | Wb/m2 |
電感 | 亨[利] | H | Wb/A |
攝氏溫度 | 攝氏度 | ℃ | |
光通量 | 流[明] | lm | cdsr |
光照度 | 勒[克斯] | lx | lm/m2 |
放射性活度 | 貝可[勒爾] | Bq | s-1 |
吸收劑量 | 戈[瑞] | Gy | J/kg |
劑量當量 | 希[沃特] | Sv | J/kg |
表4 國家選定的非國際單位制單位
量的名稱 | 單位名稱 | 單位符号 | 換算關系和說明 |
時間 | 分 [小]時 天[日] | Min h d | 1min=60s 1h=60min=3600s 1d=24h=86400s |
平面角 | [角]秒 [角]分 度 | (″) (′) (°) | 1″=(π/648 000)rad(π為圓周率) 1'=60″=(π/10 800)rad 1°=60'=(π/180)rad |
旋轉速度 | 轉每分 | r/min | 1r/min=(1/60)s-1 |
長度 | 海裡 | n mile | 1n mile= |
速度 | 節 | kn | 1kn=1n mile/h=(1852/3600)m/s (隻用于航行) |
質量 | 噸 原子質量單位 | T u | 1t= 1u≈1.660 565 5×10 |
體積 | 升 | L,(1) | |
能 | 電子伏 | eV | 1eV≈1.602 189 2×10-10J |
級差 | 分貝 | dB | |
線密度 | 特[克斯] | 1tex= |
表5 用于構成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的詞頭
所表示的因數 | 詞頭名稱 | 詞頭符号 |
1018 | 艾[可薩] | E |
1015 | 拍[它] | P |
1012 | 太[拉] | T |
109 | 吉[咖] | G |
106 | 兆 | M |
103 | 千 | k |
102 | 百 | h |
10 | 十 | da |
10-1 | 分 | d |
10-2 | 厘 | c |
10-3 | 毫 | m |
10-6 | 微 | u |
10-9 | 納[諾] | n |
10-12 | 皮[可] | p |
10-15 | 飛[母托] | f |
10-18 | 阿[托] | a |
注:1.周、月、年(年的符号為a),為一般常用時間單位。
2.[ ]内的字,是在不緻混淆的情況下,可以省略的字。
3.( )内的字為前者的同義語。
4.角度單位度分秒的符号不處于數字後時,用括弧。
5.升的符号中,小寫字母l為備用符号。
6.r為“轉”的符号。
7.人民生活和貿易中,質量習慣稱為重量。
8.公裡為千米的俗稱,符号為km。
9.104稱為萬,108稱為億,1012稱為萬億,這類數詞的使用不受詞頭名稱的影響,但不應與詞頭混淆。